【工信部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252

◆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

今晨一时零分三秒,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航天飞船在西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称,这是新世纪全世界第一次航天发射,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经过二十一小时十一分的太空飞行,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信息说,今次发射的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有关研究院、所研制并提供了进行多项科学与应用研究试验的船载仪器和设备。

同前次一样,飞船没有载宇航员或其他生物。但这次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还将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这是中国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大规模的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这次发射使用的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型航天发射工位,是中国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设施,在成功地进行“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之后,一年多来进行了新的技术改造和完善,并通过了国家验收。今天发射是正式投入使用。

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调度、控制下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将对飞船进行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认为,“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对中国全面突破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几年内,中国还将进行若干次无人飞行试验,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实施载人飞行,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 首批太空人待命:中国十月再发射飞船

据中新社消息,中国正紧锣密鼓地对第二艘空舱载人宇宙飞船进行发射前的技术调试和数据测定等准备工作,预计发射时间将会在今年十月前後。目前首批太空人已经训练选拔出来,正在进行一系列的人与飞船适应训练,待命升空。

明天是中国人民交锱军建军七十三周年,中新社昨天的报道说,官方特别强调保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时期,“两弹一星”更引人注目。目前,中国的地地战略导弹、潜地导弹、飞航式导弹,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卫星、“神舟”号飞船等试验成功,使中国航天已在世界航天领域上确立了重要位置。

报道指出,“神舟”号载人试验飞船半年前首次试飞成功,虽然没有载人,但通过各种生物和载人实验,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此举标志着中国能在未来几年内将人送进太空。

据透露,载人航天计划共有四项基本任务,即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进行空间对地观察、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提供初期的天地往返器和为载人空间站大系统积累经验。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权威人士称,目前中国首批太空人已经训练选拔出来,正在进行一系列的人与飞船适应训练,待命升空。

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实施。目前,中国正紧锣密鼓地对第二艘空舱载人宇宙飞船进行发射前的技术调试和数据测定等准备工作。专家介绍说,前苏联和美国在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前,分别进行了七次和二十一次无人飞船升空试验。

火箭技术专家王永志指出,这一计划将分三步实施:第一步以飞船起步,发射无人飞船和有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试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第二步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中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中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航天器发射保持高成功率。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负责。该集团成立一年多来,成功进行了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实验;发射了中巴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实施“神舟”号实验飞船首飞,并获圆满成功。

今年一月二十六日,“长三甲”火箭发射“中星廿二号”通信卫星,六月二十五日“长三”火箭又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送上太空,使“长征”火箭创造了自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连续十九次发射成功的纪录,在国际同期的航天发射中保持了较高成功率。近日,中国和巴西在北京举行了第二颗地球资源卫星总装测试合同签字仪式,将为两国提供一颗新的地球资源卫星。

目前,中国已建立起稳定正规的空间飞行器研制体系,卫星研制技术已日臻成熟,正在为未来几年内实现载人航天而努力。同时,中国目前正在开展大容量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减灾等多种卫星方案的预先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预计到二零一零年,将建成两至三个天地一体化卫星应用网络体系。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
猫头岛网站设计制作及维护:Microprg Software Studio 潘若
(C)2000-200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