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ICP备案】辽ICP备2021010252
白矮星】→【白洞】→【本超星系团】→【本初子午线】→【超巨星】→【超新星】→【超星系团】→【大爆炸理论】→【恒星】→【恒星的颜色和温度】→【恒星质量】→【恒星自转】→【红巨星与红超巨星】→【巨星】→【客星】→【空间天文学】→【膨胀宇宙--哈勃定律】→【日食】→【双星和聚星】→【水星凌日】→【天文常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稳态理论】→【新星】→【星等】→【星团】→【星座】→【引力透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学】→【月食】→【主序星

一类低光度、高温度、高密度的恒星。1844年,德国的 F.W.贝塞尔根据天狼星移动轨迹的波浪形,推测存在一个看不见的伴星。后来的观测证实,天狼星确是一个双星系统,伴星天狼B比主星暗一万倍,呈白色,质量 1.05 太阳质量,半径 0.0073 太阳半径,密度3.8×106克/厘米3,这是最早发现的白矮星。白矮星光度低,不易发现,已观测到的有 1000多个,估计白矮星占恒星总数的 5%。白矮星的绝对目视星等在8~16等范围内;有效温度大都介于5500~40000K 之间,大多数呈白色,少数呈黄色甚至红色;质量跟太阳差不多,而其大小跟地球相仿;平均密度 105~108克/厘米3。白矮星可按光谱分为DA(富氢)、DB(富氦)、DC(富碳)、DF(富钙)、DP(磁白矮星)等次型。

白矮星是核反应停止以后恒星的一种稳定结构。在白矮星内部,高温使原子失去电子,裸原子核挤在一起造成了高密度。主要靠电子简并压的梯度跟引力相平衡,质量越大,半径越小。当质量超过一个极限值时,电子简并压不再能跟引力相抗衡。S.钱德拉塞卡推算出白矮星的质量上限为1.44太阳质量,这叫钱德拉塞卡极限。质量超过1.44太阳质量的恒星只有在演化中损失了多余的质量才能形成白矮星。白矮星表面有很强的引力场,谱线红移较显著,广义相对论的三大天文验证之一的引力红移正是首先对白矮星测得的。

猫头岛网站设计制作及维护:Microprg Software Studio 潘若
(C)2000-2001 All Rights Reserved